转载:沈建光:中美贸易摩擦深处的博弈与变局
2018-08-16 11:26:35
  • 0
  • 0
  • 0
沈建光:中美贸易摩擦深处的博弈与变局

原创: 沈建光  陆家嘴杂志  5天前


8月8日,在由秦朔朋友圈主办的“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沙龙”上,京东金融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就中美贸易摩擦话题作了相关分享,在他看来,贸易摩擦只是美国的策略,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醉翁之意,短期内对中国最大的挑战就是不要让贸易的战略冲突扩张到其他领域。沈建光此前曾任瑞穗证劵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洲央行经济学家。以下内容根据沈建光当日演讲内容摘编:


 
贸易摩擦只是个策略
目前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国内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认为特朗普太高明了,深不可测,他的贸易战略非常深邃,让我们不知所措,也不知道如何对付他了。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今年我还在瑞穗的时候,曾去欧洲拜访了欧洲16个城市的50多家大型企业。我发现,欧洲大部分人都觉得特朗普就是要毁掉全球的美好秩序,把全球搞得一团糟。

近日,美国方面声称,如果某企业跟伊朗做生意,美国方面就要对其进行制裁;而针对这个情况,欧盟方面就对欧洲的企业宣布,如果欧洲企业遵守美国不跟伊朗做生意的命令,那么欧盟就要制裁这些企业。我在巴黎的时候就有疑惑:在关于美国与欧洲达成零关税的问题上,为什么国内觉得好像这个协议一下子就能成立,并且认为中国被欧美联合排除在外了呢。实际上,这个零关税协议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达成,特别是日本跟欧洲达成的零关税协定,并不是协定出来后马上就能实施的,而是在达成协议之后,还有七年过渡期。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发达国家之间谈一个这样的协定多难。这两年欧洲的企业家对特朗普政府是咬牙切齿,因为他们会损失惨重,比如法国最大的石油公司两三年前刚刚在伊朗投了40亿欧元,但是现在马上必须撤出。有时候美国人也是非常不讲道理的,比如说当时签的协议,作为协议一方的美国却突然之间便决定退出了。

美国现在最多使用的一个数据,就是特朗普在美国国内的支持率:40%多一点,其中共和党对他的支持率达到了88%,是最高的。但从另一方面想,如果支持率总体是40%多一点,其中,共和党达到了88%,那隐藏信息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民主党对特朗普的支持率是10%以下。也就是民主党基本上没有人认可特朗普,只是共和党高度认同特朗普。所以11月份的选举是非常关键的。

中国国内对前景比较悲观,但海外,比如欧洲,他们对中国的前景倒是一点不悲观。当然,这里有深层次原因,最近因为存在环保、资金等压力,国内的中小企业其实很困难,有些甚至跑路。欧洲大型的跨国公司,现在都在增加在华投资,这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欧洲的跨国公司没有资金压力也没有环保压力。欧洲50家公司,没有一家公司在中国被关,这50家公司是欧洲最大的企业,都在增加投资。为什么?他们认为,中国企业收缩的时候,正好是外资扩张的时机。

国内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你到美国,你会看到美国的精英也非常焦虑,他们会担心中国接下来就要超过他们。这个有实实在在的数据可以佐证的。

首先,我们来看今年年初的零售市场。海外认为这是改变全球经济格局的一个重要的事件。十年前,美国爆发金融资危机之前,中国的零售是美国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今年中美基本不相上下,甚至中国基本要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零售市场,这个是实实在在的数据。现在宝马、奔驰在中国的销量业务是美国的两倍到三倍,但是就在五年前,美国还是他们的第一大市场。这个数据对比也反映着消费市场的变化趋势。

其次,我们再来看出口方面的数据。过去十年中国利用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发展机会,即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时,融资困难,都在收缩出口,而中国就拼命地扩张。我们的出口,十年前还是第三位,低于美国,今年已遥遥领先,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我觉得出口规模的变化,其实也是发达国家,包括美国精英阶层焦虑担心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于中美贸易摩擦,我不是很担忧,它也不是简单的贸易问题。中期看,这是一个科技领域的对抗;长期来看,可能就涉及到一个大国崛起的制度和规则问题。这三个层面都很重要,贸易摩擦其实就是个借口。我也跟美国的议员和投资者做过交流,他们中没有人认为特朗普的所作所为能把美国的贸易逆差降下来,而且也不认为这是重要的。美国对中国的最主要的一个诉求其实是知识产权问题,这是最核心的;还有一个是国企补贴问题,这个是经济制度问题。

我们从最新的A.I.(人工智能)技术来看,全世界的相关企业就是在中国和美国,在欧洲基本上没有一家A.I.企业。全球市值前十大的金融科技公司,不是美国公司,就是中国企业。中国现在的阿里、腾讯,全球排名第五、第六位。欧洲最大的科技公司SAP现在市值全球排50名,排在很多中国公司之后。

对于中国公司,我这里有三个指标,一个是企业数量,一个是企业的投资量,一个是从业人员数量。就投资量而言,现在深圳很多地方在A.I.的九个细分领域的投资量超过硅谷。当然,美国在最核心的领域,如处理器、芯片方面还是遥遥领先。中国在很多A.I.的应用方面,如计算机、视觉、包括自动驾驶等方面的投资量,企业数量都远远超过美国。

中国最厉害的是什么呢?就是从业人员。毕竟中国每年培养八百万工程师,这个数据是让所有的欧洲人、美国人听到就吓坏了,他们想:“我们怎么跟中国竞争?”中国每年培养800万本科毕业生,他们会认为自己只有在处理器、芯片最高端的领域,美国的从业人员遥遥领先于中国,而其它八个领域中国都遥遥领先。所以说,贸易摩擦只是一个策略,因为美国看到我们中国在很多技术领域正在追赶。

有人最初认为特朗普是为了11月份选举,关注起贸易逆差的。现在看起来不是这样的。还有一种观点,就是特朗普把全世界搞乱,使得全球都不太平,促使全球的美国企业都回流,其他国家的企业也都到美国去。第三种观点,认为美国是为了重塑国际秩序,维持美国第一的地位,这个策略跟中国其实是有冲突的,因为我们知道中国倡导多极世界,美国现在还是想回到单极世界秩序中美国主导的状态。那么最后,就是修昔底德陷阱,如果这样,就是完全是不可调和的。

这些就是我们在贸易摩擦过程中要考虑的。也许中国政府当时第二次谈判的时候认为我们在贸易上让步,就可以达成协定。我们看到中国承诺750亿美元的额外进口,也签了2000多亿的协议,而且当时特朗普也签了,但是一个星期后他又反悔了。这也说明,这个贸易问题实际并不单单是一个贸易问题。特朗普政府就是盯着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政府补贴等问更重要的问题。


美国的软肋


美国它有很多的强势的地方,但是它也有软肋。比如,美国现在就在跟全世界“打官司”。前段时间,印度、俄罗斯……连加拿大都宣布对美国实施增加报复性关税的措施。现在,中国也开始“报复”了,这个“报复”其实是有效果的,否则特朗普政府也不需要推出“120亿美元”,光美国国内农民他就动用120亿美元,那还有这么多其他企业,怎么办?美国跟欧洲达成协议其实就意味着不兑现他当时对欧洲汽车的关税惩罚。因为汽车牵涉到德国命脉,德国肯定会跟他“拼命”,所以特朗普现在先暂时缓一缓。但实际上达成这个零关税协定其实是遥遥无期的。特朗普一推出,法国人就表态了,认为农业不可能,肯定要排除掉。我在欧洲待了十几年,完全不能想象欧洲人最后会同意让美国打过激素的鸡肉、牛肉等农产品出口到欧洲。这个问题,没有一代人的努力还是很难实现的。

其他方面,特朗普现在也很难。比如,特朗普最早提出的对中国500亿美元的贸易惩罚性关税,最后也分了两批进行实施,一批340亿美金,另外一批160亿美金。为什么现在要推出2100亿美元,其实特朗普坚持要这么做,我觉得他自己也越来越多会考虑,这个措施将会对美国消费者、美国企业的影响有哪些影响,并且这些影响也是不无避免的。

中国方面,我们可以考虑两方面。一方面,我们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抱怨现在国内的成本上升、压力很大,比如土地成本、长租成本;但另一方面,也存在很奇怪的数据。比如,从全球的市场份额看,中国生产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占比,现在并没有下降。美国出售的玩具,其中82%是从中国进口的,家具50%从中国进口,其中美国全球进口量最高的一个产品,是雨伞。美国的雨伞83%从中国进口。我曾开玩笑的问过一个墨西哥央行官员,我说:为什么墨西哥不能出口雨伞到美国去,这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大家都能生产,而且你们距离美国这么近,不需要运输,包括家具也是。但是我们看,这些产品都是中国生产的,其实无外乎就是中国劳动生产率高,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基础建设,有健全的产业链。综合起来看,就是这些产品还在中国生产更便宜。

特朗普现在已经保证,对苹果手机不征收关税,因为这个智能手机是中国最大的一个出口产品,它不用交税。其实中国的出口产品是外资企业的资本金,贸易摩擦肯定会伤及自己,肯定是双输。事实上,美国内部也存在很多声音。最近我们看到,共和党最大捐款者之一的企业老板就公开指责特朗普的贸易保护。还有其他的企业,比如美国高通75%的市场在中国,而美国最大的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在中国的销售已经超过了美国。这类企业也是很纠结的。

应该把贸易摩擦当作动力


为什么这么多美国企业受损?他们还支持美国。从股市的反应来看,中美股市对比,我们国内其实对股市存在担心,但是贸易摩擦对美国股市没有什么影响,反而它们的股市还在节节高升。中国投资者对中美贸易摩擦相对悲观,觉得是冷战状态。美国大部分观察者都认为这个贸易摩擦最后还是会妥协。

美国的企业为什么会支持?我觉得有几个因素:美国自身的企业和政治家对贸易的看法;外部的环境比如欧洲、伊朗,从接二连三的事件看,会带来欧洲和美国接下来产生冲突的可能性,因为牵扯到欧洲企业在伊朗几百亿的投资,因此欧洲不会轻让;还有就是美国经济的前景,从美国大行的观点看,普遍认为美国明年经济增长率是在2.1%、2.2%左右。而且现在是美国经济增长的高点,这和美国实行减税导致回笼美国1万亿美金的刺激有关。

中国现在是第二次入世,中国应该把贸易摩擦变成一种动力,为什么我们自己人这么悲观?而美国企业在中国存在这么大利益,但它们还支持特朗普调整贸易关税?这个值得我们反思。欧美商会的一个共同观点是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利,七成的外资企业(欧洲和美国)认为中国政策发展和沟通的透明度不够,我们政策透明度其实跟WTO是有关系的。海外企业抱怨知识产权的诉求得不到满足,其实也是我们自己想要进行供给侧改革的一个方面。从这个维度看贸易摩擦,它不仅是贸易,更牵涉到科技,甚至牵涉到全球治理结构的影响力要求,贸易摩擦基本上会是持久战。

短期内对中国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我觉得就是不要让贸易的战略冲突扩张到其他的领域,包括扩张到军事领域、扩张到地缘政治性,如果一个个扩展出去的话,很可能会造成一个冷战的局面。这是最重要和最大的挑战。另一方面我们不回击也不行,但是如果美方现在和我们谈的话,我们怎么反击?我觉得我们的反击不要让它超出经济的范畴,因为经济毕竟是中美之间相对最稳健的关系。


房地产问题是关键


就目前的经济来看,为什么海外有抱怨?国内为什么会这么悲观?我觉得房地产已经对中国的消费、实体经济造成很大的挤出效应。

曾经有个银行行长就跟我说过一个问题,就是说现在除了房地产,他都不敢投资。实体制造业、服务业等等其他的行业不敢投;但是投房地产目前来看是最安全的,所以这种情况下资金还会流到房地产。从需求端看,老百姓也相信房地产是最不会亏损的。这样看房地产还会涨。但是我存在一个反问,如果这个经济体当中,石油、房地产是很好的,其他的实体经济都不好。那谁来买石油和房子呢?这些实体经济都不好,工资的增长也没有以前快了,那么谁有这么多的购买力来满足价格越来越高的房子?这个房贷负担越来越高,挤出其他的消费。

还有关键问题就是,过去20年中国人的文化都是这样,喜欢买房。为什么过去20年当经济更好的时候,我们房价也没有现在涨得这么凶猛。房价涨的最凶就过去这几年。其实我觉得还是和杠杆、流动性有关系。我们看到最近流动性一收缩,我们的零售、消费立刻下来很多,这其实就跟中央的去杠杆政策有关,这个结果对实体经济影响其实是很大的。

还有就是工业利润,我刚才提到的一个数据问题,就是目前市场上对于工业、企业这块儿存在很大争议。作为一个研究经济20多年的经济学家我也很纳闷,按照官方数据,工业情况很好,国际视野也很大。今年上半年公布的经济指标数据,是非常强劲的,GDP增速6.8%,工业利润是16%的增长,消费、投资数据也都可以,都是高于政府目标的。但为什么突然之间把去杠杆变成稳杠杆?很明显,去杠杆变成稳杠杆就意味着货币政策要放松。由于网上信息透明,很多人把统计局的数据拿出来,对照其他渠道的统计数据,发现今年企业的绝对值比去年要低很多,所以用没有调整过的数据来看,工业利润可能是负增长。统计局的解释是:样本不一样,所以这就是很有意思的现象。

从其他的方面来看,经济存在非常明显的放缓情况,房地产还可以,其他的经济,包括投资都在放缓,而出口,目前来看上半年出口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出口增长增幅了10%,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下半年经济压力很大。从7月份刚刚公布的数据看,出口增速达到12%。所以,我们虽然喊了几个月贸易摩擦,其实还没真正开始,真的开始就是在下半年。

美国对很多产品是从7月份开始加关税,那么加关税之后,我相信出口肯定会受影响。美国是我们第一大出口市场。下半年的出口如果面临压力,消费又面临压力,投资又面临压力,所以我看到政府提到“六个稳”也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六个稳”中其实最主要的一个政策就是基建,所以基建可能会有所改善,基建固定资产投资,是今年以来下降最多的,所以可能要把基建往上提。但问题是,基建过去几年也增长的非常高,已经实现20%的增长了。

我记得去年去乌鲁木齐考察,今年去兰州考察,(它们城市的)地铁线今年停了几条,就是因为去杠杆,地方政府债务控制,其实基建的压力也很大,很多是很难盈利的,都是要靠政府投入。

现在来看去杠杆、强监管,一方面是紧缩货币政策,一方面再加上监管加强,叠加效果造成我们的社会融资规模呈现负增长,影子银行大幅下降。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六稳”,其实“六稳”最核心的,我觉得还是稳杠杆。稳杠杆的意思是不用再降了,就是先稳住,使得目前经济下滑的趋势得到遏制。

从市场角度看,我觉得很有意思,我们看中国的政策其实可以说是有效的。国家一旦要开始转向,会从高利率降息,其实这一点我觉得很重要。市场可能有误解,认为我们没有降息,央行也从来没宣布降息,但是实际上它是降息的。而且央行把基准利率的机制都换掉了,过去是一年期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现在央行从不提它,就是用七天回购利率。我们看到市场利率已经下降这么多,其实就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开始,这个非常明显。所以从这方面来看,经济下半年可能会得到一些流动性的支持。

那么另外一方面来看,就是我们加息的时候,为什么现在经济一下子就这么糟糕;去杠杆的时候,利率一下从3%就升到了4.5%,所以要做到稳是很难的,要么就“放”过头,要么就“收”过头。所以我在想,下半年经济状况带给我们的感受可能不会像现在这么痛苦,因为货币在放水。但是,另一方面房地产,政府表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去掉增长幅度,就是不可以上涨。这个对房地产商会形成很大的冲击,对房地产商的预期影响会很大,我觉得下半年房地产拿地会大幅下降。这个其实对宽松基建、加大基建是不容易的,因为地方政府没钱,他们怎么去增加投入?所以这也有矛盾,本来房地产商最大的想法是认为预计政策会放松,但突然之间其他都放松,就是摁住了房地产。但我觉得中央也是对的,因为如果你不遏制房地产,一旦放松,资金基本上都到房地产去了。

所以这个也是一个非常难的状况,也说明我们在经济改革、供给侧改革方面还有很多的结构性问题没解决,完全都是靠行政来操作。我们来看一下数据,在房地产方面,新增房地产贷款占新增贷款比例还是在30%到40%左右,即使在这么严厉的控房价、实行控房地产政策下,资金其实还是流通到房子。

(本文由第一财经| 陆家嘴 记者卓祈摘编 经作者本人审阅)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